双眼视融合功能

2020-11-18 10:00

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在两眼拥有同时视以后,为何在眼前只出现了一幅画面呢?


那是因为在拥有了同时视的前提条件下,我们的大脑开始追求更高级的视功能:融合视。


那么什么是融合视呢?本文中我们通过四部分来告诉大家,融合视的相关问题:

1. 弱视训练分为哪几个阶段?

2. 什么是融合视?

3. 融合视的检查。

4. 融合视的训练。


把文章看到最后才说再见~



弱视训练分为哪几个阶段?


弱视训练的训练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需要个性化定制,但是整个训练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弱视增视阶段(提视力),MFBF阶段(脱抑制)、视功能训练三个阶段。本文内容,主要针对弱视训练的第三阶段,即视功能训练的第二步:融合视。


温故知新时间



什么是融合视?


因为我们有两只眼睛,所以大脑需要处理两幅图像。在此过程中通过12条眼外肌的协同运动,可以确保在任何时间,双眼精确对准同一位置。大脑再将两幅图像合二为一,这项功能称为融合。


三级视功能包括: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


融合功能(fusion function)属于三级视功能中的第二级,包括感觉性融合及运动性融合。


感觉性融合是指在双眼具有正常同时知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分析处理,能将同时来自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有轻微差异的两个影像综合为一个完整物象的功能。


感觉性融合是大脑在工作


运动性融合是指通过眼球的聚散运动,使相同的视网膜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对应点,而且保持在视网膜的对应点,即使存在自然或人为引起视觉分离的因素。


运动性融合是眼睛在工作


想获得最佳融像范围,需要“大脑视觉感知功能”与“双眼调整”之间的完美配合。



融合视的检查


融合功能常用同视机的融合画片进行检查。


融合画片由一对各有一控制点或对照点的相近图片组成,如一张画片恐龙脖子上有围脖但手上没东西,另一张画片恐龙手上有东西脖子上却没有围脖。


同视机中的融合画片


正常人在双眼注视时可同时分别看到图片上的两个控制点即一幅脖子有围脖,手上有东西的完整恐龙画面。若患者看不到其中一个控制点,则说明有一眼受到抑制。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更加便捷方便的视功能检查,即通过多媒体形式,在电脑端进行检查。其检查原理与同视机相似,操作更为简单。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佩戴红蓝眼镜)



融合视的训练


融合范围可以反映融合功能的质量,双眼内转(也可称为集合)简称BO。近距工作时,比如阅读或绘画,双眼必须维持内转状态。


    读书写字时,要端正姿势哦!


为了放松眼部肌肉,两只眼睛需要进行相反的运动,也就是双眼外转(也称为散开)简称BI。


呼吁大家近距工作后需多看远方放松,或增加户外活动。


聚散球训练


聚散球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它是训练眼球的“聚”与“散”的能力的。


聚散球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非常明确地告知是否在用双眼看,而且告知双眼看的位置在哪儿。


聚散球的操作也很简单:将远的一端固定在某个方便的地方,绑定的高度与眼睛平视,近的这端用手指抓着靠着鼻子。球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而定,初期训练会建议在离患者30-60-90cm距离。


训练的初始步:先让患者注视最近的红球,这时能够看到1个红球,远处的黄球和绿球都是两个;再让患者看远处的绿球,绿球只有1个,但近处的黄球和红球出现两个。


如果让患者看中间的黄球,患者会看见什么呢?


是的,黄球只有1个,远处近处的绿球和红球都会有两个。


总结一下规律:当你的眼球注视在哪个球上,那个球就是1个。


换一个说法,由于我们的左右眼位于绳子的两侧,看绳子及球的角度不一样。右眼看到一条位于左边的绳子,左眼看到位于右边的绳子,交叉点就是双眼视线的交叉点,也就是双眼同时注视的位置。


当患者能够准确感受到生理性复视,也明白知道了双眼球的注视点就是绳子的交叉点,我们开始训练连续性地眼球“集合”和“散开”。


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几种训练方法:

1. 移近法

2. 跳跃法

3. 小虫爬法


偏振立体矢量图训练


一套偏振矢量图由两张偏振画片组成,用于训练正融像性聚散与负融像性聚散,视标画片中的相似点融合,不同点则作为出现抑制的线索。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需佩戴偏振眼镜,达到两眼分视效果。立体矢量图需放置于布鲁斯灯架上,将左眼注视的视标移向右眼注视的视标的左侧/右侧,会分别诱发BI/BO刺激。


视多星—小猫融合视训练


在该项训练中需通过佩戴红蓝眼镜达到双眼分视效果。训练画面中出现的两幅画面,分别对应着两眼。


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所看到的线条融合到一起后,记住图案,并通过视觉记忆选择与它相同的图像。此项训练的难度通过融合速度与融合范围划分,我们对融合视的训练目标除了聚散幅度还有聚散灵敏度所以训练难度越大,融合范围越大,融合速度越快,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难度。